活最终是人干的,没成绩,第一反应就盯人。

常见的是人员技能和达成目标的要求,存在明显差距,这看上去和招聘活动有关系,实则大多数小型企业受限于行业特点、成本预算,谋求发展,普遍缺少人才,当然,如果把招聘当作销售给业务部门的一项服务,一定会有提高的空间,后面再谈。

技能缺失可以寻求内外部资源的帮助,加工人才。

1. 内部资源

以开发为例,其他岗位也一样,企业能够维持,起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人选,无论在哪个职位,此时需要他躬身入局,结对编程,面对面地解决问题,分享怎么做、为什么这么做、如何做、之前做法的狭隘?一边拿结果,一边传道授业解惑,把技能赋给对方,既解决眼下问题,又是一个让每个人变得更好的契机,自然也扫除了一部分未来的障碍,哪怕这么做将会增加一定的时间成本。

还有一些长期的加工活动,比如:

1.1. 代码走查

  • 找出再多问题去改正,也不如提前发现问题、降低解决成本,类似结对编程一样传递经验。再上一个台阶,根据每个人的评审情况,给出针对性的提高办法,比如让某人就常犯毛病做总结调查,做一个分享。
  • 提高沟通效率,能形成规范和习惯的,落实到文档,给学习时间,大家是来创造价值的,听人上课也得有教材。
  • 找出评审未通过的原因,开发语言不熟悉、思维不清、用错了库,还是迫于进度压力匆忙对付,逐个从根本入手。
  • 选好工具,比如Gitlab MR可以在网页给每行代码留评论,保存记录。
  • 对事不对人,防止好为人师、卖弄技巧。

1.2. 设计及评审

每个人都要参与编写设计文档,比如系统外部输入和内部划分的架构图、多个模块的关系图、时序图、复杂环节的流程图。想好了再动手,而不是2周开发、2周改bug。那些大的或关键的,以及修复影响范围较大的bug的设计完成后,应进行评审讨论,集体智慧来保障质量,也利于相关人员对齐。

工具上飞书和腾讯的在线文档、PPT、流程图都很方便,设计之初还可以用思维导图发散思维。PPT适合归纳总结,Markdown和Word可以用文字记录设计过程中的考量细节、约束和注意事项,流程图描述关系。

​要让文档容易阅读,如果文档打开慢、一张大图时不时还得拖动滚动条,会导致无法聚焦,降低阅读意愿,最后文档失去了作用,这点类似CI/CD的价值。

推荐用脚本来绘制简单的设计图:

  • graphviz是一个跨平台、广泛使用的画图工具。
  • 如果采用Gitlab托管代码,那太好了,她集成Markdown的扩展语法Mermaid,绘制出的流程图可以显示在浏览器中直接查看,非常方便。

1.3. 拓展眼界

对齐什么叫高质量结果、输出高质量的方法论,如果是软件开发,就从软件六性出发,确定我们所处的赛道中,什么是好的软件和方法、以及反面教材,项目管理、测试、产品、运营、甚至招聘活动也一样,给每个人的业务方向立标杆。

好比找学霸同桌,多使用开源软件,和优秀的作品交朋友,软件基础库采用主流的开源方案,避免造轮子,99.9%的可能,自己做的不如开源软件,还得付出维护成本。

1.4. 善用工具和方法

往往如果做一件正确的事缺少趁手工具,会降低意愿,导致干脆不做,从而失去变好的机缘,比如:

  • 没有模拟GPU负载高的方法,就不做CUDA算力的压力测试。
  • 没做过自动化测试,学习开发脚本还挺费时间,所以都用人工。
  • 没有模拟100个企业用户的方法,产品就不做容量规划、工程师不做并发测试。
  • 无法稳定访问Github,就用度娘。

方法也一样,用户最近没时间,不好频繁咨询,所以就不做需求确认,再想想,你一定还有别的办法。

1.5. 技术分享

定期举办分享活动,给予一定奖励,鼓动大家钻研业务技术和方法论,营造向好的氛围,相互赋能。一旦提高了知识经验的传播速度,假以时日,技能提升就水到渠成,并且那些有能力的伙伴一旦收获认可和荣誉,反辅团队的意愿也会增强。

值得关注的是一场高质量分享离不开精心准备,会占用实际工作时间,需合理安排紧迫性和方向,往往刚开始时兴致很高,如果办过几次没有明显收获又丧失热情。确实短短几小时的分享不是灵丹妙药、药到病除,更多是一次机缘的开启,扩展视野,还需要大家坚持不懈地深入钻研,让知识经验的河水流过每一天、每一项工作内容,量变促成质变,如果舍不得投入反而会降低意愿和质量,最后流于形式。

​分享内容属实工作依赖的技能,后续还可以安排:

  • 同类主题的深入延展作业。
  • 针对某个领域知识,购买一批书,大家阅读后做针对性的分享。

1.6. 因材施教

每个人的背景、技能水平都不同,根据轻重缓急和性格特点,还可以针对性地给办法。

上面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,却没有捷径,容易短期被高估、长期被低估,最后不了了之,责任者还需明辨,成事者定规矩,守得花开见月明。

2. 外部资源

有时候借助外部资源效率更高,因为更容易针对性地补充团队短板,你需要发动朋友圈搜寻领域牛人。

2.1. 咨询

有的咨询给方法、教你做什么,有的还可以教你如何做,根据情况来选择。

回想当年,几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做机顶盒,明显的技能缺失,周总果断找来屈哥,先从基础模块的设计入手、逐步结对编程、调试,一边给结果、一边给方法,长沙遮若也提出为故障而设计的理念,频频赋能,总算打开局面,后续云峰搞定Loader、湘乡西皮一手重写稳如磐石的GUI系统,团队才能顺利获得Nagra认证。

2.2 外包

行业内成熟的任务自己招人来做,往往成本更高,或是对于非核心的工作,通过外包降本增效,随后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。值得关注的是,如果团队自身对做成什么样子还缺乏定义,采用外包会带来更安规的沟通和返工成本,此外,外包也需要专业的管理。

上面谈的这些加工人才的办法,对那些具有专业背景和企图心的伙伴,见效很快,如果没效果,需要从其他方面来考虑了。

3. 软技能

上面谈到的都是和业务相关的硬核技能,还有些软技能,她们是提高提高技能的底层能力,极其重要:

  1. 有效工作、学习的方法,输出更贴合预期的成果。
  2. 沟通技巧。
  3. 写作和表达能力。
  4. 情绪管理。
  5. 时间管理。
  6. 健康。
  7. 认识自我,什么更适合?

推荐阅读一本同名书:软技能,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26835090/。

掌握好了软技能,帮助日常工作更好、更轻松,缺失的话可能又累、又没有成就,还耗费了再也回不来的年华。